湟源党建引领点燃发动引擎
2023/6/2 来源:不详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湟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和措施,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大抓基层的良好态势,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夯实,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加快推进西宁新型城镇化建设,谱写公园城市、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强基固本筑基础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组织体系建设年”相关工作要求,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长远之计、固本之举、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本领上、制度上、纪律上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年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安排,围绕基本组织等“五项基本建设”,深入实施湟源县组织体系年行动计划,打造“党建兴农绿色基地”“红色驿站”“推动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等形式新颖、务实管用的党建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能力。抓住“党味”,突出“趣味”,依托小高陵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体验基地,持之以恒推进体验式、现场式、访谈式等教学形式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进一步增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优化制度强保障
制定党建责任制,破解“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层层压实基层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按照乡镇、机关等分领域、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部署、同推动落实,将责任一环扣一环地落实到各个层级、各级班子及成员身上,切实做到责任落实全覆盖。同时,还结合实际界定了抓党建工作履职不合格的主要情形,明确考核相关事宜。真正做到“党建责任层层抓、人人有本明白账”,将党建工作抓在平常严在经常。建立清单销号制,破解“抓不紧、抓不实”的问题——打造定责、履责、督责、追责的闭环式责任落实链条,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销号制倒逼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切实种好“责任田”。
推行区域化学习,破解易地搬迁党员“学习难”的问题。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搬迁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存在不便,召集搬迁党员参加活动的难度增大等问题,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以党建共建为媒,通过党建资源整合、工作机制联动,着力构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成立搬迁区域临时党支部,形成了“社区党总支-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党组织设置体系,解决了易地搬迁党员居住分散、教育管理难等问题。
规范管理重实效
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规范,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次数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不规范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施办法》,对全县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的时间、内容和基本程序进行规范,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要求农村党支部集中在农闲时节召开党员大会,学校党支部在开学期间召开党员大会等。同时,举办全县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开展“三会一课”情景模拟演练,并在模拟演练中安排发展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等环节,展示落实“三会一课”中的规范流程和重点细节,使党支部书记对“三会一课”流程有更直观的了解,对工作细节有更全面的把握,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实战化”水平。
严把关口提质量
针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人情化”“近亲化”等问题,严格推行农村入党申请人党委备案制度,即年满18周岁,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后,将入党申请书复印一份,报上一级乡镇党委备案,并填写《入党申请人备案登记表》。同时,各乡镇党委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备案登记后,要在1个月内,会同基层党支部,通过组织谈话、查阅资料、调阅档案等方式,了解入党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严格审核。审核合格后,党组织采取听党课、参加党内活动以及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入党申请人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懂得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自觉用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党性教育引领、跟岗锻炼提升等方式,为村级组织丰富“源头活水”。
扭住关键破难点
强化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深入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各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团结和带领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开展工作,带出一批有思路、会工作的村干部队伍共78人。实施“墩苗计划”,从涉及管理、经济发展、动植物养殖等部门选派名有基层经验、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机关事业干部到各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依托“双帮”工作,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单位业务特点,与联点村“两委”一道立足实际找问题、理思路、引项目、强组织帮助攻坚村建强基层组织,按期实现脱贫。按照村基层后备干部条件,坚持把对党忠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作为后备干部的首要标准,共计储备年富力强、群众信任的后备干部名。同时,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半年“星级化”考核,采取对村党组织及村干部个人考核,最终按照分值比例合成村干部个人得分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干部进行适当奖惩,打破村干部绩效报酬平均化,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与活力。
抓细抓实促服务
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精准聚焦广大群众的需求,实施“百件民生小事”工程,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县委采取下发交办单的形式,把件“民生小事”交办给个党支部进行办理,并明确了完成时限和责任人,真正做到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上。
通过搭建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实施党员敬老食堂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办农村“党员敬老食堂”,激发党员使命感和荣誉感,截至目前,共计开办和平乡茶曲村、申中乡莫布拉村党员敬老食堂等14家。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集办公、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第一书记之家”,以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和后勤保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为抓手,切实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工作要求。
党建引领求突破
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种植养殖、土地出租、民宿旅游、发展物流园区等各种形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不一哄而上,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申中乡前沟村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成立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亩绿化苗圃和株云杉、油松、丁香等8万余苗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活力”党建聚人气
实施“阵地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四个一”措施(阵地热起来、信号强起来、设施全起来、人气聚起来),把党员活动室打造成为农村的“精神高地”和“活动中心”。与县教育局签订共建共享共用协议,充分利用闲置乡村教学点资源,解决寺寨乡长岭村、大华镇黄茂村等党员活动室问题,并进行规范化布置,配备便民服务大厅、阅览室、儿童乐园、老年之家等其他服务设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党员活动室成为村里的“中心区”。建立党建综合服务中心,将服务项目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集中办理,建立“民情快递”,通过全程、预约、提醒、志愿等服务模式,把服务项目“打包捆绑”送到群众手中,使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