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向着康庄大道昂首前进

2022/8/17 来源:不详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脱贫了!摘帽了!喜讯传来,湟源全县上下沸腾了。激动之余,回首齐心协力坚强走过的脱贫攻坚之路,每一个日日夜夜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瞬间都化为了细雨,浸润着所有人的心田。在省委省政府和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湟源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定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为把脱贫攻坚作为“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施深入实施“五四战略”,进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攻坚三年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巴燕乡上浪湾村搬迁新貌

培育“新”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结合国家级粮改饲及草牧业试点,投资.9万元的扶贫饲草产业园建成运行,带动饲草种植农户户,年户均增收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致富增收。

发展到户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58万元,以“到户+资产收益”两种方式,实施户人到户产业资金项目,实现没有经营能力和发展产业难的贫困人口长期增收。

发展村集体经济,编制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以公司化运营方式,投资.09万元的7.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实现全部并网发电,在壮大5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投资万元的88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部落地实施,扶贫项目已经成为村集体经济“破零”的主导力量。

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县域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投资万元实施7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户人增收脱贫。年,把上胡丹村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试点先行村,先后落实万元,以点带面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补齐“硬”短板

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年以来,整合资金4.78亿元完成32个贫困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年以来,借助国际农发基金扶贫资金,投资.7万元实施农业、水利等5大类9个子项目,8个乡镇81个行政村户农户受益;年以来,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投资.8万元,在42个贫困村配置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等;年以来,筹资2.45亿元,实施48个贫困村道路硬化、走教点、村卫生室等提升改造项目。

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生态脆弱、居住条件恶劣、地处偏远的16个贫困村、户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积极谋划后续增收产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办法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实施交通电力等项目,投资1.84亿元,实施农村水利水保工程25项;投资1.21亿元,实施交通扶贫项目18项;投资1.9亿元,彻底消除贫困村“低电压”问题;投资万元,实现全县个行政村全部宽带覆盖。

提升“软”实力

医疗方面,把开展医疗扶贫放在突出位置,投资.4万元,实施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中心村卫生室项目,新建和维修62所村卫生室,为10所乡镇卫生院和58所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了医疗设备,全县村医覆盖率达到%;落实“一免十减”等惠民政策,为人(次)贫困患者减免各类费用62.91万元;落实“十覆盖”健康扶贫措施,受益人群达到20万人(次)。

教育方面,累计投入.74万元,完成农村教育项目27个,乡镇教师数量占到全县的43.7%,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全面覆盖、精准到人”原则,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人(次)共.84万元,发放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8万元,惠及学生人次。

“兜底”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对无劳动能力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长期卧床病人,增发保障金人(次).46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5万元、临时救助金.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3万元、农村老人高龄(70周岁以上)补贴.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人(次)共.1万元、特困供养金人(次)共.7万元。

科技就业等方面,投资万元实施牛羊繁育、蔬菜种植等科技扶贫项目7项。每年选派近40名科技人员深入35个村开展科技指导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挖掘机、烹饪等实用技能短期培训班期,培训贫困人口名,转移贫困人口就业人(次)。开发贫困人口公益性岗位76个,累计安置96人。设置生态管护员岗位个,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名,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文化电商方面,投资.8万元,实施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举办书画摄影比赛等各类惠民文艺演出余场次。推动“互联网+扶贫”,建成9个乡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和41个村级服务点,尝试搭载“邮乐网”网上销售农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脱贫攻坚。

本炕村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分红。

南京六合区雄洲中心学校爱心资助湟源县精准贫困户学生。

给29户脱贫光荣户奖励三轮式拖拉机。摄影:王晓生

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33个县之一、全省唯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县的机遇,出台制度23项,成为全省首个彻底解决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县。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个村级“多规合一”规划,实现了“村村有规划、建设有依据”。在全国率先出台《湟源县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指导意见》,盘活利用了闲置宅基地,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金融扶持助推扶贫。

58个贫困村投入万元互助资金,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户1.2亿元,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门槛高的问题。落实好“”贷款政策,统筹安排万元作为风险防控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户贫困户发放“”贷款.5万元。依托县级融资担保平台,以“金融机构+担保平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模式,累计为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担保贷款4.08亿元。

内引外联促成大扶贫格局。

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建立与南京六合区年度互访对接等工作制度,签订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年以来,双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现互访5次,各行业开展人才交流人(次)、培训人(次)。落实援助资金万元,完成援建项目8个,“爱心超市”顺利落成开张。

抓好结对帮扶,积极构建“双帮”工作体系,以“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结成帮扶对子对,做到“结对不丢村、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注重各方协作,通过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组织23家民营企业与58个贫困村开展“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吸纳就业人,累计帮扶资金及捐助物资折价.53万元。

如今,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大幅提高,履职能力、纪律观念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理念和积极进取的信心进一步树立,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已经逐步形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