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风干牛肉销售鸡汁辣条青海发布食药投
2022/10/28 来源:不详来自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消息,全省各级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机构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件,同比增长97.7%。
全省接收普通食品类投诉举报件
普通食品方面,全省共接收投诉举报件,占63.8%,受理件。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环节,占60.3%,其次是食品流通和生产环节,分别占29.6%和10.1%。反映的主要问题如下:
无证生产。如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菜市场内一小作坊,无证加工销售鸡肉制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市场监管所调查属实,执法人员联合辖区公安部门,对该经营场所依法取缔。
制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如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一家风干牛肉加工作坊,用大量鸭肉冒充风干牛肉加工销售,西宁市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该企业证照齐全,但生产的是鸭肉,正在进一步调查食品标识问题。
生产经营场所卫生不符合要求。如西宁市城东区曹家寨市场北门香酥鸡块店,存在长期重复使用食用油、店内卫生不整洁等问题,西宁市城东区市场监管局现场检查情况属实,责令该店立即整改,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如西宁市城西区中华一巷黄河路小学旁,一家小卖店,销售鸡汁辣条、辣片等不健康食品,西宁市市场监管局正在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二中路烟酒食品经营部,销售的预包装瓜子和花生保质期已过,经西宁市湟源县市场监管局调解,该经营部向消费者赔偿10倍赔偿金,共计元。
无证经营。如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68号一家私房菜馆,未办理相关资质证照擅自经营,西宁市城中区局南川东路市场监管所调查属实,责令该菜馆停止一切经营活动。
餐饮店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掺杂参假,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问题。如青海大学清真食堂饭菜中混有虫子一事,经西宁市城北区局二十里铺市场监管所调查属实,已责令整改。
销售假药、劣药、过期药,违反GMP
药品方面,全省共接收投诉举报件,占11.6%,受理10件,均发生在流通环节,反映的主要问题如下:
销售假药、劣药。如青海一公司销售的藏秘草药无标签标识,西宁市城北区市场监管局已作出罚款处罚。
经营销售过期药品。如一医药公司销售过期珍珠明目滴眼液,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原因为店内工作人员失职,未及时下架临期药品,执法人员责令该门店停业整顿,处罚相关责任人。
违反GMP。即药品生产企业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造成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隐患的。如青海东格尔药业有限公司存在无证生产问题,省药品监管局调查后约谈该企业,依法注销企业《药品GMP证书》并公告。
保健食品涉嫌虚假宣传
保健食品方面,全省共接收投诉举报42件,占2.7%,受理1件,发生在流通环节,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反映,西宁一公司销售的高山牦牛鞭胶囊、细胞食物浓缩液等保健食品,涉嫌虚假宣传,已转交至西宁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调查处理。
医疗器械方面,全省接收投诉举报22件,占1.4%;化妆品方面,接收投诉举报17件,占1.1%。共受理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投诉举报6件,均发生在流通环节,反映的主要问题有销售三无化妆品、化妆品质量问题投诉、经营未备案的医疗器械。
节日礼品质量和餐饮卫生问题成重点
尽管投诉举报达件,但符合受理条件的只有件,办结件,规定时限内办结率为%。数据反映出,节日礼品质量和餐饮卫生问题是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重点,但因投诉举报人无法提供购买产品的凭证和具体信息,导致大部分投诉举报信息无效,给受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数据还表明,随着央视3·15晚会对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问题的曝光,校园食品成为投诉举报的热点,全省各地相继掀起了校园食品安全排查行动。
记者/彭娜
见习记者/沈丽萍
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