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路种藜麦帮就业,青海交通扶贫实打实

2024/12/4 来源:不详

青海,有一个距离西宁市约50公里的马昌沟村。这里山大沟深,村民种植小麦、油菜、燕麦......完全靠天吃饭。年,马昌沟村43户村民搬迁到10公里外的新村,从此,上学、看病、用水都不再难。不止马昌沟村,同属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第七结对“双帮”组定点帮扶的大卡阳村、小卡阳村,均已于年12月脱贫。图

搬迁村01种好地虽然大卡阳村、小卡阳村、马昌沟村的通村公路均已硬化,但分布在山沟里的田间道路崎岖难行,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双帮”组以此为突破口,共投入资金万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这3个村60余公里的田间道路进行整修,并在部分路段埋设水泥管,让三村户村民亩耕地直接受益。三个村田间机耕道路整修工程的全面完成,彻底解决了三村田地耕种土地不连片、机械化耕种受限等问题,有效带动了三村大面积土地流转、集约承包种植项目的实施,更方便当地村民机械化耕种收割。除了修路填沟外,“双帮”组在三个定点帮扶村试种经济作物藜麦和蕨麻,一个村试种1公顷,所需费用由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省公路路政执法总队、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省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处置中心4家单位协调解决。图

收购藜麦“以前山里根本上不去车,现在路修好了,许多撂荒地全部复种上了。拿试种藜麦来说,1亩地撒上七八两种子,产量能达到斤。按照市场价,每斤种子元,收获后能卖到60到80元不等。而种燕麦,1亩地的收成也就几百元。”马昌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得奎算了一笔账。02就好业24岁的冶进泉家住马昌沟村,他的就业曾是家中最大的难题。年,在“双帮”组的帮助下,他进入玛多收费站工作,人生也有了奋斗方向。玛多收费站位于海拔4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疫情防控期间,冶进泉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领导和同事都对这个小伙子特别认可。扶贫先扶智,劳务输出一直是“双帮”组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做好基础情况调查,确定有意向就近就业贫困群众数量以及其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再据此开展技能培训。”马昌沟村第一书记马勇刚说,除依托行业优势,协调相关单位为贫困群众劳务输出提供便利外,年年底,“双帮”组邀请专家对3个村共人进行挖掘机、烹饪及养殖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由过去的简单体力劳动向技术型劳动转变。据了解,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帮扶20个贫困村,涵盖青海省两市(西宁市、海东市)一州(果洛州)七县区(湟中县、湟源县、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甘德县、乐都区),涉及贫困人口户共人。截至目前,青海省交通运输系统已有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双帮”工作,20个贫困村均已如期脱贫。特约记者杨青山/文马勇刚/供图责编|李宁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交通新闻网,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