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四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新闻网
2025/2/8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在海西州,沿着山势,风力发电机组铺展开来,东风劲吹,绿电潮涌;在海南州,一望无际的光伏海洋向阳而生,逐日蓄能……独特的黄河生态景观,承载着厚重多元文化的丹噶尔古城,仙女湾那一片“花海”,让人流连忘返;一系列“青字号”品牌闪闪发光,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为农牧业激发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指出,“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殷殷嘱托,明确前进方向;切切期望,凝聚奋斗力量。“四地”建设,让青海盐湖事业、全省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有了新蓝图,有了新方向。本届青洽会上,“四地”打造建设是展示的核心,围绕“四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和精品路线、绿色生态的青海农牧业等展示,让您了解全新的青海发展之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青海加快推进“四地”建设,正在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盐湖潮涌高质量发展谱新篇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要求,他对青海盐湖工业发展的殷殷牵挂、拳拳之情,更让盐湖人倍感振奋和鼓舞,对实现盐湖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具信心和勇毅。徜徉于察尔汗盐湖堤畔,不但能感受到这里天然成就的丰饶和富足,更能触摸到在新时代的演进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强劲脉息。曾经只是眼盯资源开放的采区,在“五大发展理念”的辉映下,以“一优两高”的巨笔,这里徐徐舒展的是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新发展理念之光,照亮了盐湖工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在腾挪中筑起了新的发展空间。柴达木盐湖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持续多年。经过几十年发展,青海盐湖工业已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目前,钾肥产业无论是技术工艺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近年来锂生产装备、技术和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条正在加快延伸,盐湖产业显示出无限的发展潜力。青海是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作为三大肥之一,盐湖钾肥的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青海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关乎我国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锂及其化合物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锂电材料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同时,我国产业经济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锂电等一批新能源产业将是驱动我国能源发展的中坚力量。短短几年间,青海初步构建起从盐湖提锂、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用铜铝箔等配套材料到储能及动力电池的锂电全产业链,有力推动了锂电关联产业低碳循环发展。如今,青海盐湖锂产品在国际盐湖锂产品中市场占有率约为20%。前不久,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案获专家评审会通过,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按照方案,青海将打造“盐湖+”绿色低碳循环盐湖产业生态,推动盐湖产业与轻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战略等紧密协同联动。形成资源互补、产业融合、创新引领、人才互动、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全面构建产业规模居前、创新能力领先、绿色低碳循环、国际影响凸显的青海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青海盐湖产业未来可期!服务全国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今天的青海,正从三江源走来,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重大产业和项目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青海省清洁能源大踏步迈进……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有超过全省面积55%的三江源地区。年5月9日零时至8月16日24时,在天内,这里的生产生活均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实现了最纯净地区完全使用最清洁能源的尝试。这不仅再度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也让所有三江源地区群众参与其中。截至目前,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首个新型能源占比过半的省份。近年来,青海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实现由量到质的跨越。年即实现了世界上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的并网运行与消纳,建成了世界第一条特高压清洁能源外送通道,打造海西州、海南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青海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排头兵”,将清洁电力系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中枢环节,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自年12月30日,“青豫直流”工程正式贯通,风能、太阳能等转化的“绿电”被源源不断传送到我们中原,不仅让河南用上了青海的清洁能源,还辐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大规模清洁电力外送,有利于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有利于打造多种清洁能源互补开发、综合利用的纯清洁能源示范区。当然,这也将是青海实现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分享绿色发展成果、主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缓解东中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促进青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绝佳时机。今天,清洁能源不仅为青海企业、合作社增添了新的生产方式,还以产业升级的模式降低了能耗,更以“绿色产品绿色造”的理念拓宽了“青字号”名品的销路,更是融入了群众的生活,地处黄河河谷地带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骆驼泉景区是全省首个全电景区,实现景区清洁能源全覆盖……为了深入推进农村电气化,青海实施电能替代、农网改造,不断推进全电厨房、全电景区建设,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青海,从生产到生活,从出行到消费,每一位高原百姓都体验过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清洁能源的好早已深入人心……这两天,《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实施,青海锚定年全省风电、光伏装机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4亿千瓦的目标,明确到年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初具规模,到年,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基本建成,服务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际生态旅游邀你共赴生态之旅夏日炎炎,风光无限,美丽的青海又迎来旅游火爆的季节。湟鱼洄游、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门源油菜花节……当全国多地进入桑拿天的时候,以“全球避暑胜地”著称的西宁,迎来了最美的时刻。公园、宾馆、餐厅、景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餐饮火爆、酒店爆满,大美青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接待游客总量.4万人次,同比增长68.8%,旅游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这个数字足以说明,青海文化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井喷状态。今年以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青海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抢抓机遇,补齐短板,积极“破冰”,为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装上了“新引擎”。青海是独特的,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已成为青海省干部群众的共识。基于这样的共识,青海省把生态教育、环境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生态研学、高原康养、湿地观鸟、自驾越野、森林养生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大美青海观光之旅、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等条生态旅游产品线路。同时,还抓住“一带一路”等机遇,建立对口援青、西北协作区、沿丝绸之路、青藏铁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旅游联系机制,成立丝绸之路文旅产业联盟,积极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循环的生态旅游联动体系。目前,青海省正在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优化生态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一环引领、六区示范、两廊联动、多点带动”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旅游要素集聚、服务功能完善、区域协作密切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空间布局,提升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低空旅游、自驾旅游等规模和水平,打造青海湖、三江源等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同时,加快培育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保护地的生态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特色生态旅游景区和生态乡村旅游接待点。培育一批生态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聚集区。推动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体育、医疗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青海要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青海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多样的高原生态环境、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让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条件。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就是要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加快培育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等物种独特、种养天然的优质有机农畜产品,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高品、安全的优质特色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拓宽农牧民群众的致富增收路,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年,我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示范省的框架协议。随着示范省创建的全域推进,全省上下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等六大任务,扎实推进,试点先行。凝心聚力,全省大力培育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农业农村部认定湟源县、刚察县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认定玉树牦牛、祁连藏羊、龙羊峡三文鱼、柴达木枸杞等国家级特色产品优势区。建立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立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出台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地方标准……突出“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多策打造“青字号”品牌。将牦牛产业作为农牧业第一品牌来打造,已成全省共识。发布了玉树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通牦牛、兴海青稞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目前,青海省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已具雏形,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农牧业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天然、优质、有机的资源优势日益凸显,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年6月,我省启动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以来,在全省30个牧业(半农半牧)县实施了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不仅为企业的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极大地帮助加快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畜产品品牌的打造,助推牦牛藏羊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真正实现优质优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场化,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壮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青海正在奋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