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与饲草的融合发展
2022/12/9 来源:不详7月3日,湟源县日月乡小茶石浪村,青海博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饲草基地,微风吹过,草浪滚滚。
绵绵细雨中,省蚕豆与饲草产业推广平台的专家及湟源县蚕豆和饲草产业推广平台的专家,认真观摩着早熟蚕豆与燕麦混播示范种植,现场交流着经验和建议。
“这块实验田有20公顷,今年我们是第一次将燕麦和蚕豆混播。去年村里有农户采用这种混播种植之后,产量和效益都提高了,今年经县草原站和平台的专家们指导推广之后,我们开始试种。前段时间虽然有点干旱,但现在看长势还是挺好的。”公司副总经理傅钢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提升饲草品质,保障舍饲生态畜牧业高效发展,同时落实减肥增效的农业发展新要求,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我省蚕豆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与饲草产业平台协同创新,构建蚕豆产业与饲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蚕豆平台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副院长刘玉皎介绍,早熟蚕豆13号是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成果,今年省级蚕豆和饲草产业推广平台与湟源县蚕豆和饲草产业推广平台,共同协作,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了早熟蚕豆青海13号与黑饲麦1号混播种植模式示范基地66.66公顷,构建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
“预计混播饲草产量每亩能达3吨以上,蛋白质含量达10%以上,较单种黑饲麦蛋白质含量提高3个百分点,土壤耕地质量也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土地养用结合。”
湟源县是全国绿色畜牧业生产示范县,饲草种植面积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公顷以上,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草牧业试点。
“饲草连年种植,重茬的问题比较严重,产量也大幅下降。从年开始,我们县种子管理站在寺寨乡开展了黑饲麦、蚕豆的混播实验,目的是通过利用豆科作物培肥地力的同时,提高青饲料蛋白质含量。青海13号蚕豆籽粒饱满,黑饲麦长势良好,能够实现豆科作物培肥地力、提高青饲料蛋白质含量的作用,面且蚕豆茎秆直立,解决了豌豆藤蔓缠绕收割机,影响收获速度的问题。”湟源县草原站站长孙占青说。
饲草产业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认为,“豆类增加后,即使是草产量稍微下降,但它蛋白质也会增加。小蚕豆有效提高了饲草的品质,促进了高原农田土地用养结合永续利用。而且我们推广的模式是尽可能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一次性播种。”
“这就是早熟蚕豆13号和燕麦混播种植,里面长的这种杂草,叫独荇菜,不用打药,牛羊也喜欢吃,收割时和蚕豆燕麦一起收掉就可以了。”
在波航乡石崖湾村丹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饲草基地,理事长李建钟告诉我们,合作社养了头牛,原来一直种植饲草,为了提高饲草的产量和品质,今年把蚕豆和燕麦混播种植了13.33公顷,明年还想扩大混播的播种面积。
“先播蚕豆,再种燕麦,可以机播,也可以撒播,前后相距10天左右。收割时一次性完成,收下来之后可以直接打成面包草,可以存放两年。如果养殖自己可以用,也可以出售。”刘玉皎介绍。
“借饲草产业发展蚕豆产业,用蚕豆保障高原农田生态,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借船出海,这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的要求,也是机制创新的完美体现。接下来还可以把牛产业平台联合进来,把草畜结合落到实处。”省农牧厅科技处处长熊进宁表示。
作者:王玉娟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