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结一审民事案件50224件缓减免诉讼
2023/5/19 来源:不详平安,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
“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展现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各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治密码助平安
“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需求,从单一逐步向社会生活的多元方向发展。
赶在春节之前,田某等7名进城务工人员拿到了拖欠的劳务工资,在法院干警的帮助下他们安心过了个年。
“法官,眼看着过年了,我们的工资还没到手,这年可怎么过啊?”年1月21日,田某等人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双树人民法庭又心急又无奈地说。田某等7人到某公司务工,干完活却只得到部分报酬,剩余部分多次催要无果,田某等人向法院起诉。
办案法官受理案件后立即联系了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拒不配合,称其资金紧张无法付清。经办案法官多次释法明理后,该公司筹集资金,为7名务工人员发放了拖欠工资。
这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镜头。近年来,人民法庭在学习“枫桥经验”中摸索出了适合当地乡风民俗的创新之举,将矛盾纠纷解决由法院的“一元化”变为以法院为主导的“多元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市域治理新格局。
“以前,我们的工作就是审案,相对程序化一些。现在通过多元化联动,在情理与法理上更具人性化,也让老百姓更明白、更容易接受,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湟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静说。
为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更新、机制变革,青海省各级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强化矛盾纠纷前沿化解。
去年,青海省各级法院加快推进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通过平台处理矛盾起,其中诉前处理起,诉前调解成功起,调解率达64.17%。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值班律师工作站、律师调解室、驻村调解室、便民服务点,聘任特邀调解员、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建设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立案、咨询、法律援助、服务热线等窗口,配备诉讼服务一体机、诉讼风险智能评估一体机……一项项便民司法服务,把小矛盾化解在了第一线,把诉讼解纷解决在了诉前。
服务经济筑平安
青海省各级法院聚焦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审理涉及群众最关心、最根本、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案件,推动平安青海建设。
“审结一审民事案件,同比上升15.29%。审结劳动争议案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缓、减、免诉讼费.37万元、发放救助金万元,青海省各级法院巡回办案件。”年1月23日上午,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泽军向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报告法院工作。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服务对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把群众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的保护贯彻到司法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的真实写照。
年8月10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恢复上市,盐湖股份公司破产重整案依法审结。
盐湖股份公司系青海省属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大钾肥生产企业,受多重因素影响,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年9月,债权人申请对盐湖股份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重整过程中,法院依法指导管理人完成债权申报审查、资产状况审计、与债权人沟通协调、科学制定重整计划草案等工作。经过重整,公司巨额债务得到妥善解决,财务成本大幅降低,公司回归钾、锂主业,年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归属净利润20.4亿元,并成功在A股恢复上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青海省各级法院积极谋划民商事审判在新发展阶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时代定位,在依法保护破产企业债权人及相关方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案件审判“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年审结一审商事案件件,同比上升13.79%;研究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意见》,与相关单位联合印发《青海省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稳妥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加大恶意逃废债务处置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经济秩序稳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向社会通报青海各级法院‘十三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和‘十四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目标,并发布6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年4月26日,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利年说。
这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一个缩影。年,青海省各级法院审结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案件。
安全稳定护平安
年12月,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马某东等八名被告人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这是青海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审判的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打响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枪。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青海省各级法院一审共受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人,审结件人,结案率为98.01%;二审共受理黑恶势力犯罪案88件人,审结81件人,结案率为92.05%。经审判认定为黑恶势力犯罪案的件人,认定涉黑案9件人,认定涉恶案件人,判处财产刑.92万元,判处重刑人,重刑率为37.1%。
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效果显著、大快人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后,青海省高院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年审结涉黑涉恶案件5件,判处罪犯50人;审结毒品犯罪案件件,判处罪犯人,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被告人任三动身为国家工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年5月18日上午,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对青海省公安厅党委原副书记、副厅长任三动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作出一审判决。
青海省各级法院在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中,审结86件,判处罪犯人,其中,副厅级以上的有7人。群众对案件的公正判决无不拍手叫好。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赋予新使命。青海省各级法院将把司法公正助力平安青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幸福安宁构建有力的司法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