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打造柔性固定收益新模式激活乡
2024/1/26 来源:不详今年以来,湟源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突出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总抓手,以打造集体经济强村为主要任务,聚焦村级发展不均衡、脱贫村与非脱贫村差距逐年加大等问题,依托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固定收益”助“脱贫村”“柔性收益”扶“困难村(非脱贫村)”的村集体“强村”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助推村级发展“齐头并进”、强村富民换挡提速。
“固定收益”助“脱贫村”
针对政策扶持力度大,民生事业及村集体经济增长向好的“脱贫村”,始终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原则,将村集体自有资金、帮扶资金、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等确定“脱贫村”为受益主体的产业类项目,纳入“固定收益”项目库,按确定的收益主体和额度分配收益,确保“贫困村”“领头雁”作用有效发挥。目前,“固定收益”项目库纳入项目个,惠及95个村。
“柔性收益”扶“困难村”
针对大部分政策支持少、资源优势不明显、原始资本积累缓慢的困难村(非脱贫村),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原则,探索对衔接资金、协作资金等产业类项目,不再固定收益主体、年限和额度,统一纳入“柔性收益”项目库。综合考量各村收入实际、发展需要,按照优先扶持“困难村”原则,对有思路、有想法、产业好、发展好的村开展阶段性柔性收益分配帮扶,不断夯实“困难村”发展根基、激发富民内生动力。目前,“柔性收益”项目库纳入项目7个,预计年可收益.6万元进行分配。
“分类施策”促“同进步”
制定印发湟源县强村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蓬勃型、平稳型、薄弱型”三种类型对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分类施策。对14个“蓬勃型”村级产业,进一步督强促壮,加快树立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典范;对个“平稳型”村级产业,继续夯实基础、完善配套,优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争取稳中求胜;对10个“薄弱型”村级产业,探索抱团取暖型“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多点开花、多元发展,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来源:湟源融媒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编辑:冯丽晨、张萍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