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驼铃催征程

2022/8/15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55.html

寒冬时节,一场久违的大雪让日月山银装素裹。黄河第三大支流湟水河由西向东,自托落图山口进入青海省湟源县,流域区间面积多平方公里。湟源县位于青藏高原缓冲腹地,作为湟水河发源和流经地,当地生态地位重要而敏感。

二十世纪以来,湟源成为进藏达疆、往宁入甘旅游线路上的重要门户,但当地文旅资源优势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进入新时代,“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为湟源经济社会的腾飞指明了航向和坐标——调整产业结构。如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如何在绿色底蕴下实现文旅“突围”,考验着湟源人的智慧。

“一期建设的‘日月山下二十四个庄廓’旨在探索高原人居环境,唤起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家乡和生活的自信。今年6月试运营以来,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的日月藏族小镇项目施工现场,青海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商选平谋划着来年的工作。日月山历史地理意义重大,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作出企业担当,商选平深感责任重大。

日月藏族乡副乡长王利红介绍:“项目地处汉藏、农牧交融区域,民俗特色鲜明,兔尔干村藏族人口占比为57%。年项目启动以来,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村民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和提高。”让王利红最期待的是,项目整体完工后可直接吸纳近人就业,兔尔干村及周边村民可实现稳定增收,这对地处浅脑山、世代以低效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群众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在占地3亩、累计投资万元的湟源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约20名季节性务工人员正在为即将举办的“第三届湟源冬季旅游冰雪节”布展。年,青海王母圣地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成的全国海拔最高、西北规模最大的玻璃桥等设施,成为游客向往的热点网红打卡地。

“公司成立6年来,根据县政府批准实施的《湟源县宗家沟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建设了西王母大殿、王母瑶池、昆仑文化研究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今年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上半年景区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多万元。”青海王母圣地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奎是土生土长的湟源人,站在峡谷凛冽的寒风中边走边说,始终洋溢着激情。

满目青山依旧在,丝路驼铃催征程。今年以来,湟源县加大生态绿色工程实施力度,投资万元实施国土绿化,人工造林3.58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全县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投资.72万元进行城乡绿化工程,新增乡村绿地面积3.36万平方米,全县人居环境面貌不断得到改善;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全面落实;累计有8个乡镇、83个村创建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

湟源县委常委、副县长翟龙说,县委、县政府中心学习组通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深刻认识到今后及一段时期湟源做好结合转化文章的重要性:要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度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聚力打造“湟水上游生态强县”,以“一芯一屏一谷”“两山两河两通道”生态建设为布局,加速全域增绿增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现实路径,致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县,厚植优美生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动形成生态充分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提供更多优质宜游的绿色保障,协同推进“生态美、旅游旺、百姓富”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湟源,在冬日的暖阳里,迎接春天的到来。(记者申维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