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上的凝望
2022/10/13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252039.html
唐贞观15年正月,一支庞大的皇家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一位美丽的公主走向西域。经过三年风霜雨雪洗礼,来到了这里。思乡的泪水凄然而下,东望长安重重山峰阻隔,这一去永远回不了故土......
文成公主此时站在青海的日月山上,停下了脚步。站在这里向东远眺长安,不觉间泪水流了下来,知道,这一次去西域和松赞干布完婚。恐怕一生都回不了长安了。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驮五谷种子、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文成公主和藏族首领松赞干布的联姻,有效促进了,汉族、藏族、民族大融合。使大唐与吐蕃边境一百多年来无战事。有效支持了大唐的“贞观之治”间接促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使大唐在文化、科技技术,各方面达到鼎盛时期。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青海湖东侧,为祁连山支脉(祁连山脉的一个分支),西北一东南走向,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平均海拔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米。
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
日月山东侧是青海的农业区,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实属国内罕见。日月山顶部由紫色砂岩组成,山体呈现红色,故古代被称为“赤岭”。
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发生在农牧区交汇地带的互市,赤岭互市就是较著名的一个。唐武德二年(年),在今青海东部地区设鄯州(治今乐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次年,唐与吐谷浑讲和修好,并达成互市协议,互市于承风戍(今拉脊山口)。开元二十一年(年),唐与吐蕃定点在赤岭互市,以一缣易一马。
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回眸望长安,寒风凛冽。在这里守望着无尽的苍凉。为了中原安宁繁荣,踏上了西去的青藏高原。在日月山立起了一座伟大的历史功碑。日月山便从此,在中国人心中树起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民族融合团结的历史丰碑。
今天,站在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汇处的“日月山”能够感受到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站在日月山上的感
受。心情应该是忧伤的,但为了民族的团结,边关无战事,中原王朝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自己进藏又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中国人要记得,一千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和松赞干布联姻,当年站在这日月山上东望长安,流下思念、及伤心的泪水。促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日月山见证了,汉族、藏族、民族大融合,团结的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