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的天路情缘人民资讯

2022/11/23 来源:不详

新华社西宁7月27日电题:一家三代人的“天路情缘”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吕秋平、王浡

“请注意安全,把小孩拉好!”

每天下午6点,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火车站,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康涛总会手持对讲机出现在站台上,引导旅客上车、出站。

年,康涛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青海,成了格尔木火车站客运车间的一名助理工程师。放弃北京高薪的工作机会而投身青海铁路事业,康涛选择的背后是一家三代人的“铁路情结”。

康涛的外公穆俊奇曾是一名铁道兵,原籍陕西礼泉。年,穆俊奇随部队来到青海,在西宁市湟源县扎下了根。

年,穆俊奇在修建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时,因车祸牺牲在这条“天路”旁,留下5个年幼的孩子,全家的生活跌入低谷。

困难面前,穆俊奇的长女穆海娟扛起了家庭重担,成了原湟源工务段的一名养路工。

“那时,养路工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砸枕木,母亲当时连洋镐都挥不动。”康涛讲述母亲穆海娟的经历,话里透着心酸,“但没办法,一家人等着吃饭。干不了重体力活,母亲就去帮厨,给段上一百多人做饭,这样的工作,她一干就是8年。”

伴随着一代代铁路人的付出,公里长的青藏铁路西格段于年建成通车。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通车,这条全长公里的“天路”全线贯通。

“从小生活在铁路旁,听不到火车的声音,还有点睡不着觉嘞。”转眼间,康涛也已在“天路”旁工作了10年。

10年间,格尔木车站的站房从平方米的“老破小”变为平方米的“高大上”,可容纳的旅客数量也从人增加到人。在车站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背后是青藏铁路物流量和客流量的逐年增多。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技术设备室主任孔令欣告诉记者,格拉段开通15年来,列车开行对数从开行之初的2对客车、4对货车,增长到现在的6对客车、11对货车。截至年6月底,青藏铁路累计发送进出藏旅客.27万人次、进出藏货物.71万吨。

年,穆海娟在西宁客运段的乘务员岗位上退休。年退休前夕,母子二人还在Z次列车上共同工作了几个月。

“当时,我和母亲是对班乘务员。我到站她出发,她到站我出发。”康涛把岗位交接给母亲,母亲则把精心准备的饺子等小吃交给他。一来一往间,康涛已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青藏铁路不仅给了我们家生活的保障,更是我们家三代人存于血脉的精神传承。作为一名铁路人我很自豪。”康涛说。(完)

本文来源:新华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