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刚察青海日报

2023/1/22 来源:不详

刚察,我去过三四次。最早的一次是本世纪初年,那年春初,我独自骑着一辆双轮摩托车跑了近三百公里,去青海湖鸟岛游玩。

早晨七八点从西宁南川出发,经鲁沙尔、多巴、湟源、海晏、西海镇、甘子河等地,直奔刚察。一路边跑边观赏自然景致,兴味盎然。目之所睹,皆迥异于半生所见。有集中连片的草原和牛羊,牛多为牦牛,黑色居多,白色褐色棕色者较少;羊似造物主随意点缀在草原绿毯上的白珍珠。牛羊在游移,徜徉。间或可睹骑马狂奔的卓玛姑娘,她把金银滩的夏天演绎成一首富有动感的抒情诗,那诗和着风声和高原阳光的味道,令人感悟那美是无以言喻的……

路边草坡或高坎上,芨芨草密密麻麻,身长或高或低,低者五六十厘米,高者足达一米多甚至两米,蔚成气候。还有形形色色的野花,如马莲花、馒头花、水晶晶花、金露梅、银露梅花等,不择地而开,自觉营造着高地生命的勃郁气氛,装点着色彩上多少有些单调乏味的环湖山垣草野。

湖畔风大,那时路上大型车辆毕竟很少,倘若有一辆大卡车风驰电掣地从对面驶来,所带起的风几乎要把擦肩而过的摩托车掀翻,路上幸遇一些骑摩托车跑路的藏族同胞,看着迎面飞来载货大卡车,他们急忙将摩托骑到路肩,然后慢吞吞地挪动。

县城边缘是一大片已翻耕了的黑土地,显然还没有播种,青稞油菜马铃薯等种子还在做着五颜六色的梦。抵达刚察县城,匆匆用过午饭,一看时间,已是正午。其时艳阳高照,轻风徐徐,由于穿着较少,身上有些冷,所幸那冷还基本能承受得住。当时的刚察县城街道破旧,街边行道树少见,建筑也不多。街上所见多是各式各样的摩托车,汽车寥寥可数。最让人感慨的是那些身着藏袍的女孩子们,她们或单人急匆匆行走,或结对成伙,边在街头徜徉边用民族语唠嗑,说至高兴处,还张开樱桃小口发笑。我折服于她们那一口口白森森嫩闪闪毫无污损痕迹的牙齿,初见,未免疑惑:世上还有这么整齐白亮的牙齿吗?

再出发,没走多久就到了青海湖边。放眼四顾,公路右侧是低矮的山岗及山脚下星星点点的民居,每户只是一两间土木结构的屋子,外无庄廓墙遮挡人们眼光,有些屋门紧闭,间或有守门藏狗在狂吠跳腾,有些门扉半掩,屋前停着一两辆大半新的摩托车;公路左侧是蓝得耀眼的青海湖,那湖水浩渺无垠,平视,似乎是一堵大墙,墙上的蓝至少分三个层次,低处浅蓝,中间部分色泽稍为黯沉,墙的顶端,是黑沉沉的深蓝色。世间最有艺术水平的油画师,怕也描摹不出如此美妙绝伦的画面……我心醉神迷,我真想匍匐于湖边,磕几个响头,表达我的心悦诚服。

五月初的鸟岛,和风徐徐,湖岸滩涂上还未泛绿,到处是一片枯黄色彩。不过对众多鸟类来说,繁衍时机万不可错失。这里禽鸟繁多,场面足可震撼每个游人。看完鸟岛和鸬鹚岛,原路返回,至沙陀寺脚下小镇,找了一家私人旅店入住。

早晨六点起来,在小镇的繁华处的公路路面散步,冷风习习,头顶不高处有三两只棕头鸥在来来去去地飞,它们忽高忽低,边飞边嘎嘎嘎地叫唤着,似是在商量今天该去哪儿用早餐。飞上一阵,就落在路边或者路面上,也不惧人。人们如果在距离它们五六米处静默观赏,它们一点也不惧怕,兀自跳来跳去,也不知在寻觅什么。小镇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鱼腥味儿,布哈河如一条曲里拐弯的灰布带,渐次铺陈于眼前;河南岸草滩上,是一大片彩色帐篷,那无疑是旅游旺季供游人们打尖居住的帐篷宾馆了。河面不甚宽阔,此季水量也不够大。

刚察一带很早就有人类居住繁衍,沙柳河遗址是一处齐家文化和卡约文化共存遗址。《青海通史》记载:“在青海湖滨的沙柳河遗址中,有大量的鱼骨和鹿、大角羊的骨骼,以及盘状器、网坠、骨镞等渔猎工具,表明这时渔猎仍是重要的辅助经济。”自古及今,在此地生活繁衍过的至少有羌氐、小月氏胡、吐谷浑、吐蕃、蒙古、土、汉等族以及其后逐渐迁徙至此的回族撒拉族等。就说汉人,在汉代来青海河湟地区作战、戍守、屯垦的至多不超过10万人,汉人大量涌入青海地区从事军屯民屯以及经商等事业是在明洪武年间及以后。曾在刚察一带居住繁衍并创造辉煌民族文化的羌人主要是先零羌和卑禾羌,随后烧当羌势盛时,也曾一度北上攻占此地并生活居住。刚察县还地处古羌中道,所谓羌中道就是指沿青海湖南北两岸西行,横贯柴达木盆地进入南疆的道路。关于羌中道的形成缘由,学者史家们众说纷纭,《青海通史》有言:“羌中道是古代羌人在早期大迁徙中自然走出的道路,若羌以及西域的众多羌人原是从甘青地区西迁的,长期以来,相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直通过这条羌中道来维持着。同时,羌中道很早就已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张骞出使西域,返程时‘欲从羌中归’,说明他早已知道这条‘羌中道’的存在。”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派中郎将平宪等人,来到西海,以大量财物利诱卑禾羌人首领良愿献地称臣内属。良愿等人慑于西汉武力,同意让出鲜水海(即青海湖)、允谷、盐池等地,率领本部落多人迁到更边远的地区。王莽遂设西海郡城以及与其建城形制、布局上相似的其他汉代古城5处,其三是刚察县吉尔孟乡北向阳古城,据《青海通史》说法,近年来上述数个城内多次采集到汉代和王莽时期的五铢钱和货币、货泉、大泉五十钱等货币,还发现有五铢、小泉直一等钱范。钱范的发现,说明当时在这里曾铸造过钱币。另外在刚察县吉尔孟乡东南发现南向阳古城,在该县青海湖北山南麓发现古城(因城址在环湖公路公里处而得名)。此二城规模更小,分别为米见方,据考亦应为王莽时建筑的亭城。

尽管刚察地区高寒,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无霜期短,不适宜农业文明之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可牧业文明、渔猎文明的发达程度是足可惊人的。先看古人对青海湖环湖地区环境的描写:唐人柳中庸的《凉州曲》中是这样说的:“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襟。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这首诗写戍守青海思念家乡的征人眼中所看到的青海湖地区景象,未免荒凉、凄楚;清人文孚眼中的环湖地区亦是如此模样:“边门才八月,落木早惊秋。白草连天远,黄河出塞流。原荒蹲健鹘,山暝下牦牛。已觉征衣冷,前途更上头(《过日月山》)。”清代诗人杨揆在其《青海道中》一诗中说:“西荒此巨浸,洪流所潴蓄。卑禾百战地,秦汉尚遗镞。萧萧古垒平,兀兀边墙矗。青磷风焰小,白骨苔花驳。”古时,青海湖周边草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到处是一片凋敝萧冷景况。至于“治平”景象,倒反而稀缺,每每难得一睹。“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如丝。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唐人吕温《蕃中答退浑词(二首)并序》);清人吴栻的歌行体诗《青海骏马行》广博地采用历史上有关青海马以及名马的传说和史实,从各个侧面刻画了青海骏马英俊非凡踏云荡霞的神奇形象和威武气概。青海骢的子孙后代如今有在乎?有人说今之大通马和河曲马是其后裔,姑妄信之则何如?

刚察,自古及今以其博大胸怀,孕育了一脉相承的人类文明,令人叹为观止。我膜拜刚察的神山圣湖以及文明香火永不断嗣的广袤草原和荒原,还有勤劳勇敢,善于创造生存奇迹的古老民族。

命中注定,刚察会在新世纪一鸣惊人的。如今的刚察县城,面貌焕然一新,街道靓丽,多种民族建筑风格糅合在一起的时新建筑摩肩接踵。城内环境优雅,设施一应俱全,行道树整齐雅致、生机勃郁;大小绿地花园随处可见;各类服务性店铺应有尽有;文化广场、影院歌厅、集贸市场、餐饮一条街、民族工艺品街等无所不有。从各色店铺堂馆中传出音响声、兜售叫卖声,那是民族语和汉语普通话、河湟方言汇集成的语言河流,浪涛汹涌,气势撼人心魄。民族生活用品工艺品饰品饮食品,冬虫夏草鹿茸藏红花雪莲还有藏式健身药酒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在新世纪,刚察县善抓时机,与时俱进,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大力度的旅游开发、文化开发,从而使县域经济跨入了一个新境界。首抓优化培强驰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景区,随后一个个旅游景点相继开发并转入运营,仙女湾,仓央嘉措文化广场,瓦彦山,舍布齐岩画,哈龙岩画,情人崖,湟鱼家园,沙陀寺,刚察大寺,沙柳河……无处不具开发规模,夏秋季节无处不游人如织。数十年封湖育鱼工程,杜绝了湟鱼的被捕捞杀戮,渔业收入渐次退出经济舞台,时至今日,应运而生的观鱼节、文化艺术节、湖畔音乐节、青海湖国际诗歌盛会等,已享誉国内外,声名远播。

年7月上旬,我乘坐天路列车去西藏游玩,回程中火车经过青海湖畔时,已是下午三四时。我从列车窗口向外观景,眼前或快或慢地掠过油菜田,菜籽花一片浑黄,黄得晃眼,黄得稀奇又精致,我知道,那田里,一定有数不胜数的鸟雀在嬉戏啁啾,有无可限量的蜂蝶在翔舞翩跹,嗡嗡嘤嘤,这里无疑是它们的乐园。我被那油菜花的宏大气势所震惊,久久地回不过神来……

倘若你是在夏日的一个阴天里,伫立于鸬鹚岛后面的崖畔上,近观远眺青海湖,那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烟雾笼罩浩渺无垠的灰白色湖水,面对依稀可睹的海心山,甚至面对极远处隐约可见的几处远山,就会联想起无数金戈铁马、征人望乡、极地寒月、边城角声、赛马盛会、歌舞海洋、祭海圣仪、鱼跃龙腾、神岛龙驹……

青海湖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芯片,储存了无可计数的民族繁衍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于我而言,回味刚察,是一种幸福。

来源: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