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奋进五年呈现新姿西宁晚报
2023/2/15 来源:不详过去五年,是湟源经受各类大考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总目标,保持定力砥砺奋进,铆足干劲苦干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色十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稳中求进厚植优势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县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赶超定力,保持增长韧劲,统筹推进优生态、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年均增长4.99%,较“十二五”增长53%;全县总财力累计亿元、年均增长1.21%,较“十二五”增长42%;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年均达到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亿元、年均增长4.27%,较“十二五”增长57.26%;“十三五”末,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末的元提高到元、相比增长54.9%,全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携手脱贫共赴小康
攻坚实效展现新成果
坚定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发展责任和民生责任统揽全局,瞄定“两不愁、三保障”质量脱贫关键目标,聚力“六个精准”推动“1+8+12”政策体系落地落实,累计整合财政资金20.2亿元,合力攻坚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短板弱项,协同推进产业、消费、教育、健康、金融和精神扶贫,实现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技能培训、家庭医生签约、全额补助医疗养老参保全覆盖,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现行标准,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无一人因贫辍学;所有行政村水电路网“四通”全提升,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全销号,28个村社户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户名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湟源县整体实现按期摘帽。
保护优先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
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基础、谋长远、增后劲的重要抓手,投资2.58亿元完成林业重点工程37项42.33万亩,城镇园林绿化16.0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县城绿地率分别提高到37.5%、38.01%。总投资5.68亿元实施生态环保和水利水保等项目46项,全力开展县城门户、国道沿线和农村环境整治,强力推动退役矿山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县城“煤改气”治理、雨污分流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节污纳管行政村增加到46个,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座。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39万亩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残膜回收率达%,改造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58家、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生活垃圾清运覆盖率达%、无害化处理率达92%,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投资拉动内外兼修
城乡建设彰显新风貌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全社会投资项目项。突出保障重点项目有效支撑,丹噶尔古城二期初具规模,尾水湿地、高级中学、锂电材料等重点项目建成投运;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实施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大华美丽城镇等住建领域项目52项,建成商住房套92.1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套8.01万平方米,实施高原美丽乡村56个、危旧房改造户,县城面积成倍扩展,建成区达10.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3%,电力、燃气、供排水、停车场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新改建城乡道路41条、新增通车里程.36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提档升级
产业聚能取得新突破
突出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调整产业布局,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5.9:36.5:37.6。坚持农牧互补、循环发展思路,投资8.2亿元实施国家级粮改饲等扶持项目项,实现农业总产值50.39亿元,投资1.94亿元完成10.79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培育涉农龙头企业41家、其他经济组织家,特色经济作物比重达87%,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8.9%,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投资1.2亿元实施技改扩能等项目16项,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6亿元、增加值23.7亿元,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0.5%、7.6%,培育规上企业3家、小微企业家,争取扶持资金1.6亿元、落实信贷资金7.48亿元,工业产能大幅提升。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年均接待游客.84万人次,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投资8.72亿元实施丹噶尔民俗院落、北极山生态公园等文体旅项目32项,A级景区和星级乡村旅游串联成珠,湟源旅游美誉度持续攀升。
民生导向增进福祉
社会事业突显新进步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达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83.8%,累计筹措14.36亿元办成民生实事77件,众志成城夺取“8·18”抗洪救灾重大胜利。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投资2.31亿元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项,新建校区38个、改扩建62个,新增校舍面积5.44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2%、大班额全面消除,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资3.15医院搬迁等卫健项目36项,卫生系统办公布局整体优化、医疗机构设施加快完善,业务用房修建面积达13.09万平方米,县域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医共体建设领跑全省。投资1.09亿元实施59个老年之家等民政项目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开发公益性岗位81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成为“西北典型”,党政机构和公车改革有序完成,放管服、供给侧以及行政审批、医药卫生、减税降费等多领域改革红利竞相释放、全民共享。法治湟源、平安湟源、扫黑除恶等社会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