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三个围绕全面提升户籍窗口服务水

2023/5/2 来源:不详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今年以来,西宁市湟源县公安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专业规范、便捷高效、素质提升等方面,不断优化升级全县户籍窗口的服务规范度和群众满意度,展示湟源公安良好形象。

围绕专业规范,打造公安形象“第一阵地”

加强硬件建设。严格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加强全县户籍窗口硬件建设,将相关业务办理规范流程全面上墙公示,并确保户籍窗口便民设备配备到位、规范统一;在户籍窗口增配高拍仪,方便采集户籍电子档案,减少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业务时复印等待的时间。加强审核审批。全面落实户籍层级审批制度,建立完善户籍办理监督机制,落实好户籍民警、审批民警、分管领导等各层级责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批方式,加强对基层户籍窗口业务办理的监管。截至目前,各类户籍业务一次性办结户籍事项件,居民身份证快速寄递张。加强清理整顿。常态化开展未落户人员督促落户、重复户口清理等户口清理整顿工作,结合社区民警上门入户、教育部门反馈情况、上级部门下发数据等各类信息,滚动发现户籍异常人员。今年以来,通过协助开展亲子鉴定、发函核实情况等方式,办理户口信息核实线索条,办理注销重复户口23人,补录户口3人,有效整肃了湟源县户籍管理秩序。

围绕便捷高效,搭建警民联系“沟通桥梁”

积极推行小程序。年3月1日,全省推出14项高频户籍类事项“青松办”APP小程序网上预审核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向群众推荐下载“青松办”,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助推公安政务服务提速增效,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截至目前,群众提交预审核户籍业务7笔。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全力落实户口迁移、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跨省居民身份证业务办理改革新举措,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实行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全省通办和临时身份证申领全省通办业务及开展居民身份证人像照片社会化采集,为办事群众节约时间、精力和财力。截至目前,办理户籍迁移“跨省通办”业务10笔,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张、居民身份证人像照片社会化采集45张。全面落实户籍业务“告知承诺制”。将各类基础信息以及户口迁移证件等信息变更纳入到户籍业务告知承诺制事项;放宽办理合法房产落户适用范围,进一步缩短户籍业务办理时限;采取六十周岁以上群众优先办理和“人脸识别”办理居民身份证等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生儿跨区域申报落户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方便群众异地办理新生儿落户。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缩短办理因私普通护照签发时限,由10个工作日变为7个工作日,并对办理的每一个事项开展“一事一表”评价。及时发现群众急办、待办、不便亲自申办的事项,由户籍民辅警帮助办理,对于卧床老人、精神病人等开展上门办证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公安机关优质服务的温度。截至目前,上门为群众照相18次,办理证件后送到家中20次;为六十周岁以上群众优先办理92人。

围绕素质提升,打造户政管理“最优队伍”

配齐配强人员。始终重视户籍民警、辅警队伍建设,要求户籍窗口配备专职户籍民警,人员数量配备与窗口业务工作量相适应,并建立户籍窗口民辅警“AB角”制度,确保遇有民辅警休假、培训等情况时,窗口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常态开展业务培训会。坚持做好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不断更新户籍民辅警的理论知识,今年组织开展集中培训5场次,一方面对户口登记管理相关政策、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另一方面对青海省人口信息管理等系统和平台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演示。加强监督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户籍窗口设立警民联系箱、户政工作意见簿,并公布监督热线,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积极采纳、认真落实;对群众提出的不足之处立即整改、及时反馈。每月安排专人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通过电话询问当事人是否一次性办结、邀请群众为服务水平评满意等级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通过落实群众反映问题,回访窗口办事群众余次,通过监督、回访及时了解窗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来源:湟源县委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