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百花绽放的根

2023/6/14 来源:不详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71.html

作者简介:刘安(女),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汉语言专业;擅长各类文体写作、文化创新与打造、影视编导、宣传策划、舞蹈、表演等;曾任湟源县申中乡河拉村党支部书记。在湟源县《日月》杂志、西宁市《雪莲》、《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等文学刊物发表过散文、小说等多篇;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小品多部并获奖;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青海省三.八红旗手”、“青海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西宁市十大女杰”、“青海十大主播最具潜力奖第一名”、“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湟源县优秀文学创作奖”、“湟源县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曾被当选为湟源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委会代表等;现任西宁市女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党支部书记、宣传主管;青海正能创业演讲团副团长等职务。

“万事开头难”,最难不过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以农村文化带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例,以前在有些农村组织一次“三.八”文艺演出等活动时,总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有言“村里敲锣打鼓会遭天灾”,认为女人们在村里跳来扭去是“不守妇道”、“不务正业”、“大不吉利”等封建思想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也制约了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任务和价值追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抓手,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文化繁荣的“根”与“魂”。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层面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者。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核心在于动员和激发农民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农民成为繁荣乡村文化的主体,还得从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入手,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惠农”、“惠民”的政策扶持,农民的收入增长、生活条件日趋变好,在文化底蕴丰厚的湟源,借助湟源人民对各种传统节日情有独钟的优势,从县到乡、从乡到村,开展文艺演出、才艺比赛等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农民成为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

通过多年的坚持与努力,文化活动不仅成了湟源农民喜闻乐见的精神寄托之一,在排练节目、准备活动当中不仅涌现了“婆媳共舞”或者婆婆做饭、儿媳参与,甚至丈夫做家务支持妻子,儿子做家务支持母亲和妻子一起参与等等和谐美满的家风;“好婆婆”、“好媳妇”、“最佳婆媳”、“文明家庭”、“优秀党员”、“先进组织”等层出不穷;从单一的舞蹈提升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快板、打碟等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提高了参与者的表演水平和创造能力,增加了观赏度。节目内容有歌颂党的好政策的、有宣传好家风民风的、有批评教育陋习恶习的、有教育子女孝顺老人的;文化活动从农村单纯的文艺演出扩展到在城市举办的“湟源排灯展”、“湟源非遗走出外省展”、“湟源刺绣比赛”、“手工制作展览”、“非遗产品制作体验党日活动”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展示了湟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及文化优势,从而挖掘了诸多民间优秀人才,为他们创造了就业、创业的渠道和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所需人才。

在各种文化活动和技能比赛中,湟源农村妇女发挥她们田园题材渊源不断的优势,或以各种手工制作、或以各种表演形式,展显了丰富多彩、和谐幸福的农村风光与地域文化。她们尽己所能,展示了“巾帼”风采和新时代女性“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个性。她们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从策划、组织、编导、主持等过程全由她们或集体或个人完成,涌现了一批能写能编、能跳会演、能唱会说的人才。丰富的文化活动,开辟了培育本土人才的新路径;“百事孝为先”等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为“树立新农村、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农村人才在各自成长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争艳绽放!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乡村根基深厚,其精神内核是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纽带。改变了思想观念、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到了文化发展的根源与途径,湟源以城乡文化融合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立足乡村文明,吸收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恬静、自然的简单生活,加快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不仅能让农耕文化得以传承,还可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通过建立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机制,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环境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将农村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入市场、转化为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跨越,赋予扎根农村的文化以更加瑰丽绚烂的文化之魂,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际,携一份文化大餐献给为青海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各界人士!

巾帼湟源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