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的西宁竟然这么美

2022/9/5 来源:不详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塔尔寺

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亦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该寺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塔尔寺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是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许多宫殿、经堂、佛塔寺组成的一个气势宏伟,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整座寺不仅造型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细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具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尔寺举行四大法会。十月、二月举行两个小法会。塔尔寺内不允许游客拍照。

日月山

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既是湟源县、共和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这里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此地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淌河。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东关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平方米,南北楼各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年时重建,6年时改建并扩建,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造雄奇,与我国古代宫殿具有相同的风格和气魄,亦是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清净素雅,可以同时容纳人作礼拜,殿顶脊装有藏式鎏金宝瓶,为甘肃拉卜楞寺喇嘛所捐,为国内清真寺所仅见,大殿内的18根大柱为佑宁寺所赠。每当伊斯兰重大节日时,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教徒聚集这里,举行隆重肃穆的宗教活动。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而且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马步芳公馆

又名“馨庐”。马步芳是民国史上不可消弥的重要历史人物,是民国时期中国西北本地人当中,势力最强、统治地区最广、影响最大、官阶最高的边疆大吏。马步芳年仅12岁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少校参谋,未受过专门学校教育,只能粗略阅读文电,自尊心强,好大喜功,集权观念极强,独断专行,但恪守伊斯兰教规,按时礼拜。

丹噶尔古城

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赞普林卡

青海省赞普林卡,位于西宁西大门-湟源,、国道及西湟高速公路的交接处,是古丝绸南路、三峡(巴燕峡、药水峡、东峡)交汇、海藏咽喉之地,距省会西宁仅43公里。分前后两院,前院为佛殿,后院为藏式宾馆和皇家园林。前院主殿为五层楼藏式建筑:三层中空,塑有现世界最大的藏王松赞干布和王妃文成公主、迟尊公主佛像。还塑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觉囊派、希结派、苯教八大教派创始人塑像,以及藏传佛教五大护法、四大天王,还有各大小佛教共计一百余尊。四、五层塑有藏传佛教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代佛―释伽佛、未来佛―弥勒佛)。另外,大殿四曾还供奉着藏王“松赞干布”与王妃“文成公主”的两尊玉佛像,经专家验证系口角斯罗王朝(北宋年间)寺院供奉。玉佛跌坐而坐,神态安详,另人叹为观止。而两尊玉佛体内却还装有和田玉制作的小佛像两尊,松赞干布体内是阿弥陀佛像,文成公主体内是大日如来佛,雕工精致,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但另人向往的却是两尊小佛像里边竟然还有装藏物,虽然专家预测里边应是舍利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打开,这也为这两尊千年玉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青海省赞普林卡是目前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一所集藏传佛教八大教派为一体的藏王寺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藏王寺院,而两尊玉佛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汉藏民族文化的结晶。赞普林卡的修建也给青藏高原旅游热线上又添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物景点,堪称夏都圣地。

白马寺

白马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古称金刚崖寺,藏语称玛藏观,建于11世纪。相传它的创建与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下路宏传”的复兴佛教活动的首创人喇勤·贡巴饶赛有关。寺内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雕像古朴浑厚,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佛像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绿荫全中的白塔与古石雕佛像相映成趣,自成一体。

娘娘山

娘娘山又名金娥山,位于西宁市大通新城。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的斑斓。游人登山观日出时,朝阳、山花、蝴蝶相映成趣,这便是西宁古八景中的“金娥晓日”。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里余。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实是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另外,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有时茂林如屏,峭壁当前,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望。北边的大坂山壁立万仞,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缥渺,环顾四周,但见娘娘山麓自西而东,岗陵起伏。娘娘山又名金娥山,位于西宁市大通新城。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的斑斓。游人登山观日出时,朝阳、山花、蝴蝶相映成趣,这便是西宁古八景中的“金娥晓日”。 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里余。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实是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另外,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有时茂林如屏,峭壁当前,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望。娘娘山流传久远的名胜古迹和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无不令人神往。据史料记载,公元609年隋炀帝率文武百官和各种服役人员约十万之众,巡游河右(河西的别称)亲征吐谷浑。炀帝胞妹乐平公主随行,殂于金娥山,后建成圣姥庙。娘娘山麓中岭还埋藏着大量的石英石,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

莫家街

莫家街位于西宁市中心东大街南侧,与饮马街相对。据明朝嘉靖年间民间传说,京都礼部官员莫怀谷,家中珍藏“温凉盏”一只。此酒盏盛酒,冬温夏凉,酒味醇香,被视为珍奇。后被严世番知晓,便仗势抢夺。莫怀谷拒不交出,严世番串通其父严嵩,用莫须有罪名贬莫怀谷到西宁。莫怀谷来西宁后便在此处修宅建院,并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莫家寺”一座,寺内塑三尊大菩萨像,并供莫氏祖宗灵位,为莫氏宗祠,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故称莫家街。莫家街中段偏南为莫家养猪地方,称“猪圈台”。南段原是莫家养马地方,称“马房口”。莫家街是西宁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迄今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了。在今天的西宁人和外地游客眼中,莫家街就是一个青海美食集中区。青海的酿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羊肉串……这里应有尽有。今年,原莫家街市场搬迁到了莫家街综合农贸市场,属于莫家街的历史再次被刷新,但是关于莫家街的传说并没有消失,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

西宁植物园

西宁植物园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西宁市植物园是一处集游览观光、科普研究、园林艺术展示、园林植物繁育推广、濒危植物保护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园林绿地,反映高原特有植物景观,创建出具有高原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植物配置艺术,引种国内外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栽培植物,以丰富园林绿化树种和品种,为西宁市民提供幽雅、优美的休憩游览场所。

西宁小峡

“西宁城东,悬崖陡壁,对立千仞,湟水中流,霆惊箭激,山径狭隘,车不双轮,马不并辔。”小峡,为西宁古八景之一的“石峡清风”。行人每到峡中,清风徐来,汗颜尽除,使人心旷神怡。小峡位于西宁东15公里,是一个秀丽清爽的避暑好去处。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着称的。世平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大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而今的小峡,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险关变为通途。只不过游人到达小峡口湟水两岸时,即便是夏日炎炎,仍觉得凉风习习。当年那“石乱马蹄悉”的情景已成为一段历史的回忆。

塔尔寺班禅行宫

班禅行宫建于藏历铁虎年,即清顺治七年,大拉让宫建在莲花山西坡山腰高处,系达赖、班禅来塔尔寺的行宫,既是办事处,也是塔尔寺历任法台的寝宫。

北禅寺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北山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公元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据说,“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湟源峡

湟源,史称“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米—米之间,相对高差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整个峡内高山林立、奇石磷峋、河水奔腾、风景如画。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万木坤跺。

老爷山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公里,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即关帝庙),俗称“老爷山”,又称“元朔山”、“北武当”。是西宁附近一座山势最为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其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高差悬殊,主峰海拔米,相对高度达.5米。整个景区山体母岩为中震旦纪石灰岩,岩层由下而上分块状白色或灰色矽质灰岩、条带状遂石灰岩及黑灰色角砾状灰岩等,层厚余米,与震旦纪地层呈断层接触。老爷山风景(18张)景区内土壤分山地棕褐土、黑钙土和栗钙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苍海桑田的巨变、风化和水蚀,构成了奇特怪诞、险峻挺秀的岩洞、峡谷地貌。老爷山山水之美,来自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自然力量,来自跨越空间的斑驳年轮。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老爷山之美,主要在于山清水秀,林荫花香。

西宁南山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00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馆做落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湖畔,是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整个场景充满梦幻般神秘色彩和强烈的感性震撼力的藏族文化场景。青海藏文化馆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现代展陈与表现理念为基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景点。青海藏文化馆定位于西宁市湟中县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首先,西宁市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第二,湟中县是青海的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万人,第三,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就在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不仅仅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而且是安多藏区最大的黄教寺院之一,享誉海内外。

五峰山

五峰山位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峰乡,距西宁市40公里,海拔米,因五峰耸立形如举掌而得名。山上布满松树、杨树等乔木和大批灌木。春夏之间,满山青翠,秋深以后,色彩斑调,令人赏心悦目。山腰有洞穴三处,中有小道相通。洞下有澄花泉。泉水自山腰沿石壁跌落,形成瀑布,为五峰山一大景观。山上有五峰寺,是远近知名的寺院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花儿会”,漫山遍野,歌海人潮,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月举行两个小法会。塔尔寺内不允许游客拍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