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生柏创建湟源县中医院青海日报
2023/1/17 来源:不详我省画家鲁峻先生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上世纪西宁小有名气的中医鲁生柏。鲁大夫不仅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和小儿科疾病,医德也十分高尚,在很多老人中间,都流传着鲁大夫扶危济困、妙手回春的美谈,不仅如此,医院的创建者之一。
年,鲁生柏在互助乡村坐诊。
药铺偷技
鲁生柏出生于年,十几岁时,他先后被送到“德盛丰”“信益同”两家药铺当学徒。“当时的学徒不好当,我父亲不仅要给药铺掌柜干家务,还要哄药店掌柜的小孩,十分忙碌和辛苦,却很少有机会学到中医方面的知识。我听奶奶说起过,有一年端午节,大家准备好了午饭,就等着父亲去吃,结果父亲回家后,拿了两个粽子就跑了,根本没来及吃饭,因为药铺还有一大堆活儿要他干。”鲁峻先生说,虽然药铺的学习条件艰苦,他父亲却没有忘记去药店当学徒的目的。等晚上病人都走完了,药铺快打烊的时候,鲁生柏学习的机会就来了。他悄悄地一边拉开药匣子辨认药材,一边背记中药名。药铺的规矩是严苛的,鲁生柏因为经常将药铺的油灯照到深夜,而招致药店掌柜的不满。即便如此,在老中医爷爷鲁福、父亲鲁文昌的教授和自己的努力下,鲁生柏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
年轻时的鲁生柏
贡献秘方
新中国成立后,鲁生柏到青海省保险公司任人身保险科员。年,医院成立,鲁生柏被调去担任中医师,医院的第一批医师。医院成立不久,一切刚刚起步,医院为了尽快提高诊疗水平,号召中医大夫们贡献秘方。“那些大夫中有不少是祖传技艺,当然不愿意将自己的祖传秘方贡献出来。当时的院长马海如先带头贡献了秘方,我父亲也毫不保留地把我家三代祖传的秘方贡献了出去。据我家人讲,当时我父亲贡献了二十多种中医秘方,在医院传为一段佳话。”
医者仁心
医院的鲁生柏,不仅得到了当时的西宁名医马海如、耿子云的指导,医术日益精进,得到了患者的称赞。“我父亲心地善良,据母亲说,父亲好几次请远道而来看病的村民吃饭。我记得有一次,父亲还给一名重病患者垫付了医药费。那是一名农村来的患者,家庭经济拮据,承担不起医药费,父亲是她的主治医师,为了能让她尽快治疗,就为她垫付了医药费。”鲁峻先生说。鲁生柏大夫扶危济困的美名不胫而走,不少民和、乐都、互助、湟源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挂鲁大夫号的人经常排成长队。常有患者输液到晚上,鲁大夫也一直等到他们输液完毕后才下班。鲁大夫休息的时候,常有患者找到他位于观门街的家中,久而久之,鲁大夫的家竟成了诊所。
编写教材
下乡坐诊
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在这一指示的引导下,西宁很多名医走出城市,奔向农村,为广大农村服务。鲁生柏被派到贵南整整一年,这一年时间里,他不仅要为村民们诊治,还要给当地的赤脚医生和刚毕业的医学生讲课。当时贵南县创办了“赤脚医大”,全县的赤脚医生都靠他培训。“其实,当时我父亲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编写教材,因为他当时经常要给赤脚医生教课,但没有教材,效果不好。”鲁峻先生说,那一年,他父亲都是白天行医、授课,晚上编写教材。那年鲁峻先生结婚,鲁生柏也没有赶回去。一年后回西宁时,鲁生柏带回了两三本厚厚的教材,其中就有后来颇受青海中医界好评的《内科学》和《中医学》。“那些教材是我后来看见的,足足有几十万字,后来不少省上名医给赤脚医生授课时,都用过它。”鲁峻先生说,那些教材在他父亲过世后,都送给了他的学生。
医院
从贵南回来后不久,鲁生柏又被派去湟源,服务农村医疗事业,这一次,他在湟源待了整整五年。“我父亲在湟源当了很长时间的赤脚医生,由于对村民诊治认真负责,村民们都很尊敬他,直到现在我去湟源的时候,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给他们治病的鲁大夫。”鲁峻先生说,那时鲁大夫到村民家中诊治完后,村民们想要报答一下,就拿出酒,让鲁大夫喝两盅,以表谢意。往往是一圈诊治后,鲁大夫已经微醺了。当时基层的医疗设施太差,医院根本满足不了当地百姓看病就医的需求。鲁生柏心生了医院的想法,他的这一想法和后来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西宁名医陆长清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后两人共同奔走,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湟医院——医院。本版图片均由鲁峻先生提供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