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服务湟源,
2023/4/29 来源:不详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
这个寒假里
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
民大学子依旧热情地
参与到“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张海钰同学
如何讲述她的故事
实践故事
为了学习锻炼,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培养对基层和群众的朴素情感,增强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我参加了此次返乡大学生见习活动,想通过实习掌握办公基本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进一步了解湟源、认同湟源、服务湟源。
在见习之前,我们返乡见习大学生参加了湟源县青少年绣艺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活动,挂牌仪式结束后,团县委组织了30名返乡大学生在青少年绣艺实践基地进行手工艺体验。我们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针一线体验了香包、香囊、皮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此次活动中的手工制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魅力,也让我明白了“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的不易,今后我将发动更多的青年伙伴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周年贡献更加强大的青春力量。
在见习之前,我们召开了岗位对接会。会上,来自城关镇、大华镇、广电局、文旅局等11家单位负责同志与返乡大学生进行了岗位认领,团县委副书记对接收单位相关同志表示了感谢,并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纪律等方面做了强调和要求。
此次返乡大学生见习活动,我的见习单位是:中共湟源县委组织部。
我是24号正式报道,参加见习工作。记得第一天到岗实习的我,开始和办公室里的领导一一问好,由此我也获得了我的专属办公桌,于是紧张的准备开始工作,我坐下来等待分配任务,但我内心是慌乱的,忐忑的。接下来我们综合科室张主任给我讲解日常任务:立足见习岗位,熟悉并熟练掌握会务工作、来访接待、设备使用、公文写作、沟通协调等办公业务。当我得知我目前不需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内心是矛盾的。首先,我开始不担心今天工作的难度,不用担心能否完成工作任务,稍稍觉得有些轻松;其次,我便在纠结没有工作任务那我该做些什么,又或是如何与领导交流,从而打破这长时间的寂静。于是我做出很端正的姿势一动不动的在自己的地方待着,哪怕是呼吸声我都要刻意的去控制,尽量将音量压到最低,避免给领导添乱,而影响工作,这一上午虽然没做什么,但我确是足够累的。
后来通过领导的引领和我的摸索与适应,我逐渐地开始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有了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各级下发的文件,录入信息,审批各项收支内容,导入工作系统,熟记各项分类科目及项目名称,完成分类,辅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其存在意义,由此也少不了要付出些许细心和耐心,做的不对的时候可以通过领导一旁的指导完成,每项工作都很顺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学习,使我的记忆更加深刻清晰,也使我的社会经验更加丰富。相处几天下来,我发现组织部的部长,主任,老师们都很亲切,有什么不懂得会耐心讲解,平时还会关心工作,慢慢的我就没有了刚开始见习的那种慌张和窘迫。工作日每天早上八点半报到上班,十二点下班,下午两点半上班,六点下班,实习让我的寒假过得无比充实,我还可以在上班闲暇时间看书籍,复习一学期所学专业知识等等,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实践感悟
在机关单位实习是每个大学生不可多得的一次社会实践经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一段时间我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增长了见识。我很珍惜这难得的锻炼机会,并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付诸于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收获芬芳。很感谢这次实习的机会,在与办公室老师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与卓越的工作能力,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一定会努力向工作中的前辈学习,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做其他的事情,总是免不了一些细致的事情需要处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身不少的缺点和不足,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使我们在实践中成长,从实践中领悟真知,以真知指引行动。
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地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凸显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共青团
“点赞”“在看”“分享”三连走起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