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怎么做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澎湃在

2023/5/9 来源:不详

                            

让绿水青山成为大通财富优势品牌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大通县委书记刘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山脉、水系为骨架,以河流、交通沿线为廊道,实施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筑牢“一芯两屏三廊道”城市生态屏障。大通县作为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和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扎实开展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大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后续工作,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无废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县城绿化美化彩化行动。积极融入建设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战略,在打造高原“绿谷”“洁净”城市中找定位,加快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步伐,探索建立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答好保护与发展“双选题”,实现生态红利再释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大通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市人大代表、大通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明旭

政府工作报告贯彻新思想体现了政治担当,总结新成就充满了求是精神,擘画新蓝图贯穿了系统观念,是全市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行动指南。报告中提出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新目标,是心怀“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立足省情市情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生动实践。大通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总书记嘱托为根本遵循,以省委全会精神为根本动力,以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为根本任务,找准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西宁市北部生态屏障区域定位,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坚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和信访举报问题办理工作,高质量完成祁连山南麓大通县境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序推进国土绿化巩固提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确保大通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加快建设湟水上游生态强县

市人大代表、湟源县委书记韩俊良

孔令栋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通篇贯穿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求真务实、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好报告,完全赞同这个报告。湟源县将全面贯彻落实报告部署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努力在加快建设湟水上游生态强县中展现新作为。一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果,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二是把实施“三乡工程”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种养加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牧业经济体系,努力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窗口。四是以打造“全域旅游”“精品旅游”为目标,精心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综合配套,加速形成湟源旅游品牌,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县。

持续筑牢西宁西部生态屏障

市人大代表、湟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峰

报告政治站位高、总结工作实、思路谋划全、落实措施亮,“三个走在前列”指向明确、催人奋进。湟源将以建设湟水河上游生态强县为目标,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走好生态强县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开展绿色细胞创建工作,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通过国家复审。二是积极构建绿色生态旅游格局。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讲好“文成公主”“茶马互市”故事,做好丹噶尔古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保护传承的融合文章,进一步扩大“中国西部排灯之乡”影响力。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县。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生态建设与民生发展,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固体垃圾废物垃圾存量清零行动,加快改造老旧小区,净化城市立面空间,让县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实施清洁能源进村等项目,加快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良好风尚。

奋力打造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中央活力区

市人大代表、城中区委书记冉清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既融汇省委要求,又符合市情实际,为全市今后五年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下一步,城中区将牢牢把握中央活力区定位,发挥区位优势,以实际行动确保市两会精神在中区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立足中区资源禀赋,围绕中区特色,既抓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又加快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二是不断厚植文化底蕴。进一步发挥“文芯”实力,坚持古城历史人文、现代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并重,依托香水书院“云讲堂”等载体,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挖掘街区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全力守护好中区文化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三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多措并举抓好健康中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民生工作,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切实提升中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全面推动城市更新。做精做细城市管理,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中展现东区新作为

市人大代表、城东区委书记周永善

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安排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作,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是一个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好报告。

城东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省市委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各项工作。一是高密度拓广绿色空间,打造城市绿色动脉。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南北山绿化,全力实施湟水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深化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管控,不断强化土壤保护和防治力度,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二是高水平推行绿色示范,提升城市绿色品质。把握公园城市建设机遇,打造集“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绿色游憩空间。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老旧小区、街区和地下管网改造,不断提升城区品质。三是高标准开展清洁行动,保持城市绿色清洁。深入推进节能减碳行动,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净化城市立面空间,确保城市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西区立足优势打造最宜居城区

市人大代表、城西区委书记张俊录

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部署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充分回应各族群众期盼,是一个务实进取、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城西区将进一步明晰定位强担当、把握机遇促发展、拼搏赶超抓落实,在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区建设上走在前。

为凸显区域特色,城西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通过加快融入“四地”建设,构建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努力推动金融全业态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坚持以生态文明提升建管水平。健全完善城乡建管机制,统筹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火烧沟生态绿谷、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持续打造最宜居城区。坚持以共享理念践行为民造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全力建设功能完备的幸福生活圈、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圈、低碳节约的绿色生态圈,打造幸福指数最高城区。坚持以创新思维深化基层治理。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五治”融合治理的重点,深化“河湖长”“林长”等基层治理模式,努力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区。

增强西宁情怀办好中区的事

市人大代表、城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强峰

报告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党中央的感恩之心,蕴含着全市各族人民对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奋进之情,是一份提振精神、鼓舞干劲、凝聚民心的好报告。城中区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央活力区的总体目标,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气场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韧劲,深度融入现代大西宁、美丽大西宁、幸福大西宁建设。一是挖掘中央活力区的潜力。实现核心商圈扩容提质,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精”“专”转变。挖掘夜间经济、美食经济模式,培育壮大消费增长点。狠抓“一号工程”,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做好山水田园文章,深耕休闲康养产业发展。二是凸显中央活力区的特色。打造水井巷、山陕会馆等文旅融合品牌,擦亮历史文化名片。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城市文化记忆。促进文化旅游与商贸会展协同发展,培育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三是提升中央活力区的品位。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义务教育核心区。强力推进存量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进程。深化街长+网格员长效机制,推进净美中区建设。

构建高质量绿色城区新格局

市人大代表、城东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志城

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通篇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进行全面精准的安排部署,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城东区将围绕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的安排部署,一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将山川绿、天空蓝、河湖清作为东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湟水河城东段、沙塘川河沿岸综合治理,建设“三生”共融的美丽东区。创建高原“绿谷”城区。探索推进“公园城区+自然保护地”新模式,实施城区园林绿化增量提质行动,以高标准绿道串联公园绿地,大力推动大园山体育公园、铁骑沟等生态治理项目,全力塑造“一城山水、百园千姿”公园城区景观风貌。打造高原“洁净”城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土修复和大气治理。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完成“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助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绿色优先绘就西区现代都市画卷

市人大代表、城西区委副书记、区长袁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西宁的优势和骄傲。“十三五”期间,城西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聚力绿色发展,建立完善了绿色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全领域开展绿色单位创建,形成了全社会共促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美的现代都市画卷。“十四五”时期,城西区将突出生态优先,加快建设花园城区,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功能区、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建设,将花园城区建设与“绿屏绿芯绿廊绿道”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小、精、特”的“迷你公园”。全面打造火烧沟生态绿谷,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养老养生等业态,高标准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休闲基地。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构建“一城山水、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形态。加强污染防治管理,形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重点河流全域清洁行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动全社会用能方式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为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接续奋斗

市人大代表、城北区委书记贾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在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上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与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一脉相承,符合总书记对青海的要求。在市党代会上,市委陈瑞峰书记对城北区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就是要围绕生态宜居品质城北定位,坚持环境为先、产业为基、民生为本、创新为魂、融合为要。按照市党代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城北区将深度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科学布局休闲游憩和绿色开敞空间,以高标准绿道串联游园绿地,建设绿色城市客厅,持续实施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行动,打造“三山两水”生态廊道,构筑城市绿色生态轴线,推进湟水河、北川河生态修复和自然恢复为一体的水系治理,加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力度,落实“无废城市”相关措施,实施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围绕“减污降碳”总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持续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将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城北的成效,转化为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生动实践。

积极融入“绿谷”城市建设

市人大代表、城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占仓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城北区将以市党代会精神和“两会”部署要求为根本任务,聚焦“生态宜居品质城北”发展定位,切实承担和履行好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全力构建“三山两水”生态安全体系,让绿水青山成为北区的发展优势。通过全面推动“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在沿北川河、湟水河两岸科学合理布局旅游景点、休闲场所等,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山地运动公园等生态项目实施,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生态消费,实现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同时,加强水域岸线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柴达木路、大堡子等地区雨污分流改造和重点片区“煤改电”“煤改气”,常态化开展全城清洗、立面空间净化、美化行动,打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城市环境。积极投身高原“绿谷”城市建设。编制完成全区8.2万亩林地提升改造和开发利用计划,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街头绿化提档、社区增绿见景,扎实推进“绿色细胞工程建设”,逐步构建山林为极、绿道为轴、景观为核、庭院为点的绿化新格局。

以绿为底绘就秀美湟中

市人大代表、湟中区委书记吉辉

政府工作报告与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一脉相承、交相辉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湟中区将全面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报告中提出“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的目标任务,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以绿为纲,打造绿色格局,积极推进城乡建设、国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着力优化林草生态空间布局,扎实推动绿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以绿为基,构筑绿色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构建湟水河生态活力轴和河湟谷地生态共同体,在生态保护上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增强“护”的担当,展现“添”的作为;以绿为笔,书写绿色生活,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积极开展绿色创建行动,持续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发展理念真正化为广大群众衣食住行用的具体行动。

奋力书写新时代湟中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市人大代表、湟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健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际,擘画未来思路清晰,是一份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湟中将认真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长坐标,在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中展现新晋区的担当。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对表省市部署要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筑牢西宁南部生态屏障。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湟水河规模化林场、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造林64万余亩;力争全区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0.4%、44.5%以上;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严控焚烧秸秆、垃圾行为,铺设燃气管网公里,完成煤改气蒸吨,力争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持续压实河湖长制,加快实施西纳川流域污水管网敷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确保重点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着力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努力使湟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来源:西宁晚报

原标题:《县区怎么做:树立生态文明高地新典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