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西宁人20多万说没就没了

2023/6/23 来源:不详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25/7168769.html

湟源县局破获一起信用卡诈骗案评析

年2月16日居民赵某顺到湟源县公安局报案称自己的银行卡(农村信用社)贴身装在口袋内一直未曾使用,但是却收到了钱款被转出的信息,受案后领导及办案民警高度重视,将该案受理为个案进行侦查。

但是,让办案民警意想不到的是,自赵某顺后相继有十几名辖区居民报案,报案内容竟然跟赵某顺描述的一样玄幻离奇,二十余万元的存款竟然在悄无声息中无翼而飞,这让侦办该起案件的民警陷入了极大的疑惑中,为了尽快追回被害人的钱款,侦查人员先后辗转辽宁等各地调查,先后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起“悬疑”诈骗案件才得以告破。

现依法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郑某、王某城、于某、张某娜、徐某久于年2月3日至12日流窜至湟源县城关镇,通过使用事先准备好的作案工具在城关镇金源农村信用联社、城关农村信用联社、建设西路农村信用联社、农村信用联社营业部四个ATM机上安装读卡器及摄像装置,盗取赵某顺、杨某等十五名被害人银行卡信息及取款密码,其后制作伪卡在河北保定、辽宁沈阳等地进行取现及盗刷,并流窜至辽宁省沈阳市伙同栗某珊、李某娇在沈阳家乐福超市工行、沈阳火车站建行使用同样的手段继续作案两起,现侦破案件十七起,共计损失价值达.46元。

年2月16日起,湟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连接到被害人赵某顺、杨某等十人报案称在湟源县城关镇金源农村信用联社、城关农村信用联社、建设西路农村信用联社、农村信用联社营业部的ATM机取钱,后发现自己持有的银行卡内现金被异地盗刷、取现,此案经审查,于年2月16日立案侦查,开展侦查工作后确定郑某、王某城等7人为涉案重大犯罪嫌疑人。年3月4日、5日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磐石市将犯罪嫌疑人郑某、王某城等7人抓获,经讯问郑某、王某城等7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先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郑某、王某城等7人刑事拘留,年4月7日经湟源县人民检察院审查,以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郑某、王某城、于某、徐某久、张某娜、栗某珊、李某娇。年6月7日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年5月8日湟源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郑某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元;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某城、于某、张某娜、徐某久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元;判处被告人栗某珊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元;判处被告人李某娇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元。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郑某、王某城等7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其行为已经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中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即模仿信用卡的质地、模式、版块、图样以及磁条密码等采用各种方法制造的假信用卡。“伪造的信用卡”即可以是行为人自己伪造的,也可以是他人伪造的,本罪的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立案标准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元以上的,量刑标准为犯本罪,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本案中郑某、王某城等7名犯罪嫌疑人已完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事先预谋、流窜到湟源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非法手段获取被害人银行卡信息,并制作伪卡非法获利.46元,完全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判罚适当。

本案对公安机关办案的借鉴意义

1.加强与银行业合作交流。以上案件为我县首列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活动,人员众多,分工明确,手段高明。我国ATM机分布多而广,尤其是在夜间无人看护,使用频率高,犯罪嫌疑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银行卡插口处安装材料、质地与银行卡插口形成完美配套的读卡器,在键盘上方安装针孔摄像头,取款人往往为成年人,针孔摄像头高度约与成年人胸部齐高,形成视力盲区,隐蔽性强,不易让人发觉。当被害人插入银行卡取款时,就将卡号读取储存,摄像头将密码拍摄储存,完全获得了被害人信用卡信息。本案暴露出银行业对自身监管的漏洞与当事人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但是本案的破获主要依赖于银行系统内的监控对嫌疑人身材、长相等关键信息的拍摄记录,通过查资金流向进一步确定了嫌疑人身份,所以当下电信诈骗猖獗,加强与银行业交流合作十分必要,一方面要让银行业保安人员加强巡防、巡查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利用电信诈骗侦办平台,在银行业与公安机关之间建立快速通道,通过止付、冻结、资金流查询技术手段能有效挽回损失并对查破案件提供技术支撑。

2.转变思路,提高办案水平。本案是典型的有明确组织分工、隐蔽性极强、技术性极强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辗转千里犯罪又迅速流窜它地,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确定、抓获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以往靠单警种作战、应用经验破案、立足个案侦办的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新型犯罪的需要,当前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的诈骗案件高发,犯罪嫌疑人往往制造一些紧急或诱惑事件,通过发短信、打电话、发布钓鱼网站等手段,威逼利诱被害人来获取钱财,覆盖面广。在这样的环境下,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犯罪嫌疑人最猖獗的时刻也是锻炼广大民警快速提高进步的时刻,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倡并加强对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广泛联合并利用多警种技术优势,快速摸清新型犯罪脉络,形成打击合力,做到“三个精准”即精准预判、精准打击、精准预防,这样才能对电信诈骗这只过街“老鼠”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才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

3.加强普法工作,做到源头治理。当下经济犯罪猖獗,破获成本高、效率偏低,故打击不如防范,犯罪分子主要利用了被害人无知的心理,编造事实,任由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根本意识不到已经受骗,究其原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无法辨别是非,更有甚者,案发后不知拨打报警,延误了最佳时机,假如该案中的被害人能提前了解骗子的伎俩,并能有意识对自己的密码进行遮挡,也许就不可能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所以在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的时代,鉴于该类案件打击成本高,破获难度大,要做好法律宣传,让人人识骗,人人防骗,才能从根源上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