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十年绿色发展,西宁聚焦打造生态文
2024/10/22 来源:不详“石峡新开武定关,东西流水南北山”“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柳拂翠烟”,清代西宁籍诗人张思宪咏叹家乡的诗句,让人对青藏高原上的这座山水之城心驰神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2月1日,西宁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聚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聚力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水平建设高原绿谷城市,以系统观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门户、共同守护“中华水塔”的重大政治责任。近日《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西宁绿色发展指数为86.71,居八个市州首位;成功打造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绿色,已成为西宁的城市底色;生态,已镌刻进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绿水绕城、青山如画”的美丽图景,正在徐徐铺展。年9月24日,航拍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中新社记者马铭言摄绿色经济:省会唯一的“无废城市”成为全国示范提起西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青海省会。事实上,西宁还是我国青藏高原上少有的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更是一座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绿色之城。年,西宁常住人口为.5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GDP增速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对全省贡献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60%。而在这样的数据中,绿色经济的表现相当亮眼。众所周知,判断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够不够现代化,绿色含量大不大,并不是看经济总量,而是看三大产业比重。过去十年,西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由3.7:49.4:46.9调整为3.8:33.5:62.7,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5.8个百分点,不仅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62.7%的比重也超越了很多大城市。具体到农业方面,西宁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过去十年,累计建成99万亩高标准农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个,“河湟田源”区域农用公共品牌成为西宁特色农产品形象代言。工业方面,西宁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5.7%;国内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西宁建成投产。西宁不仅正在培育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锂电产能更是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西宁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坚持。西宁拥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8家;其碳纤维技术、光电转换效率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功创建全国创新型城市,入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年,西宁成功试点打造西北唯一、全国省会唯一的“无废城市”,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由1.38吨/万元降至0.87吨/万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4%,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9.3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在这样的成绩基础上,西宁实践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牧场模式”等3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试点模式汇集并在全国推广示范。西宁模式成为全国的示范,也更加鼓励着西宁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坚定前行。绿色环境:旧貌换新颜的西宁实现绿化越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西宁的城市建设也充满了“绿意”。西宁地处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城区平均海拔超米。很多没有去过西北的内地人,对其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中。事实上,西宁这些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打造高原“绿谷”城市、“洁净”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好转。摊开地图,可以清晰看到,西宁城区东西狭长,南北两山对峙,辨识度相当高,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峡谷城市之一。城区基本沿着湟水分布,南北则是连绵的山脉。在过去,这些山脉的植被很少,数代西宁人花了30多年时间,使得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升到79%,可以说完全凭借人力,将“秃山”变成了青山。再以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例,十年来,西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在各类绿化上,西宁的改变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十年来,西宁完成国土绿化.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8%提高到36.5%;新增园林绿地1.87万亩,人均公园绿地由9平方米增加到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6.6%增长到40.5%,成为西北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要知道,西宁年均降水量仅为毫米。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年降雨量<mm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20%,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20%,就已经达标;年降雨量mm~mm地区的城市,达标标准为森林覆盖率≥30%。对比之下,西宁的绿化已经实现了越阶。整体来看,完全打破了“干旱缺水、缺林少绿”的传统印象。而在这两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