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乡土人才成为致富领头雁

2022/8/15 来源:不详

本报记者张弘靓通讯员李莲娜

为解决好边缘地区人才“瓶颈”问题,湟源县坚持以大抓培训力度、树立典型示范为着力点,力争将乡土人才从“山沟沟”推向“金窝窝”。

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聘请省市农林牧领域专家教授、新职农民优秀典型、农民技术专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形成既有高级教授,也有“土专家”“田秀才”的梯次优化结构,不仅为乡土人才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为全县重点实施项目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乡土人才参加县内外培训,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南京六合区对口支援工作,组织3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赴南京等地学习“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等先进模式,搭建人才平台,让乡土人才从“单飞鸟”变成“领头雁”,提高帮贫带贫的实践能力。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和优秀人才的若干措施》,让20名县级党员领导与41名县内外湟源专家和优秀人才建立联系。邀请9名省内外湟源籍专家参加“丹城栖凤-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联谊活动”,并结合县域发展、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在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全省唯一一家“羌棋馆”等意见建议18条。

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把乡土人才“带着群众干”作为人才工作与实际结合的落脚点,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增收道路。波航集装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发挥党委联系服务县域优秀人才作用,以“送岗上门、解决就业”为目的,开办首家“支部联建帮富车间”,车间采取“党支部+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有效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就业,破解了部分留守贫困群众增收难题,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巨大转变。湟源县富农草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农户增收,先后与波航乡、和平乡、寺寨乡等8个乡镇户农户签订资产收益协议书,累计发放资产收益金.04万元,在助农增收促脱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发挥了乡土人才良好的社会效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