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坚持党建引领唱响市域治

2022/8/22 来源:不详

自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不断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让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社)下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精心谋划,高扬党建引领“主旋律”。城关镇党委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试点推进“红色楼院”“石榴籽家园”等治理模式,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域精细化治理优势。万安街社区党支部打造“石榴籽家园”党建+服务品牌,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团结社区人人共建,美丽社区人人共治,品质社区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万丰社区党支部先行先试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作用,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在炊宝小区率先成立红色业主委员会,实行自主管理,带头整治环境卫生,拆除违章建筑,使得辖区卫生脏乱差、管理混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极大激发了小区业主的自治热情。城台社区党支部紧扣社区实际,探索试行“”工作法。通过一个平台、三条线、四个路径、五微服务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居民“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精细管理,奏好多元共治“协作曲”。城关镇党委始终聚焦“党群共治”凝聚各方力量智慧,坚持提前防范,将群防群治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网络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全镇科学划分“网格”74个,充分调动“网格员”“红袖章巡逻队”、志愿者力量,深入网格摸排存在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情况,消除管控盲区和空白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及时收集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和工作中发现的堵点、痛点,有效提高基层组织排查化解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起,排查出租屋处,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余次,查处23处。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全镇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区)开展调研93次,走访群众户,撰写民情日记37篇,排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件,解决23件,让党员干部“工作在一线展开、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对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及民情民意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增进干群感情,提升全镇广大群众对镇党委政府的信任度。

精准服务,唱响为民办事“好声音”。城关镇党委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心事揪心事,切实让市域治理成效转换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新“点单、接单”式社会服务救助模式。城关镇民政办积极开展服务型救助活动,引导困难群众“点单”,民政办主动服务“接单”新模式,通过全覆盖走访、调研辖区困难群体,了解评估救助家庭状况,精准对接特殊困难群体需求,通过“你点我供”的方式,为困难群体提供定向服务,为不同需求的困难群体量身打造快捷、周到的服务,让服务团队真正成为困难群体的“贴心人”。发起“便民服务存折”公益活动。该镇以8个社区为试点,开展“便民服务存折”公益活动,为75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患有重大疾病的居民建立“便民服务存折”,由党员志愿者“一对一”包联,随时上门提供跑腿、送饭、清洁等服务,既实实在在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的关怀,也让志愿者公益行为能够被量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全镇各村社区常态化开展“七个一”活动以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有效形式确保“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有抓手、有温度,见行动、见成效。针对北极山巷长期无人治理,民族杂居情况,镇党委政府、万安街社区争取县委统战部资金万元,打造民族团结一条街项目,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修建了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民族融合大锅台等景观。从“脏乱差”变“洁净美”,改造中各族群众出工出力,送水送饭,生动展现了一幅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图景。(来源:湟源县委宣传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