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三乡工程让产业旺起来
2023/7/12 来源:不详本报讯“寻找能人、助推旅游、扶持绣娘、打造非遗……”日前,湟源扎实推进“三乡工程”,各个项目红红火火,人人都在家乡产业兴旺添砖加瓦。
为了推动创业、兴旺产业,让广大群众提升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湟源县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组织实施“三乡工程”,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让县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寻找能人助推乡村振兴
开展“寻找乡贤能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各乡镇及行政村(社区)寻找本村在外创业、就业能人,建立乡(村)贤名册,加强沟通衔接,从文化、资金、资源等多渠道吸引、请回能人返乡,尤其是文化名人井石、董万基等,指导和帮扶湟源县乡村振兴。充分挖掘能工巧匠、企业家等资源,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发展企业插件下乡、带动创业及领办企业,进一步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让乡村旅游发展火起来
依托丹噶尔古城、日月山景区等现有旅游资源,实施城乡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宗家沟乡村旅游景区、下脖项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前沟村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兔尔干乡村特色集镇等乡村旅游项目,落实整合各部门资金近万元,投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宿开发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将湟源打造成为西宁市乡村旅游和自驾游游目的地。
手工业发展提升乡村内涵
对已有的文化资源旅游产品进行深挖研究,摸排调查非遗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资源项,其中“湟源排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4人,市级传承人18人,县级传承人余人。创建了劳务品牌“丹噶尔绣娘”,扶持成立了大美文化有限公司、丹噶尔皮绣开发有限公司等,发展皮绣带动农户户。
农牧产品加工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实施湟源胡萝卜、青蒜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建设,青稞杂粮系列食品、马牙蚕豆休闲食品、树莓国酒饮料、牛肉肠、蒲公英茶叶等深加工提升工程。目前,已落实2万元,实施日月乡前滩村牦牛养殖、休闲餐饮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约万元,占地面积约67.21亩,设计生产规模1万头左右,年加工牦牛肉吨以上,涵盖“饲草种植加工、精饲料加工、牦牛养殖、粪肥循环、小型屠宰、精分割、包装、冷链、物流配送、销售、休闲体验”等全产业链小循环发展的主要功能区。
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波航乡泉尔万村利用搬迁村土地资源创办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实现了集体增收;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4万亩耕种收托管服务盘活耕地资源,建立农业部及省级重点饲草混播科技示范基地亩;日月乡大石头村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了一玻璃栈道为特色的宗家沟乡村旅游景区;东峡乡拉尔贯村盘活村庄民居资源发展农家乐,增强了村庄发展活力,实现了村民增收;申中乡前沟村利用林地资源打造了树莓山庄,带动了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
本文来源:西宁晚报社